2018-10-13

【國樂】【笙】王慧中《傣鄉風情》簡介

《傣鄉風情》是大陸笙演奏家王慧中老師1983年赴雲南省瑞麗縣演出時,采風期間參加傣族潑水節而獲得靈感創作的作品。全曲由G大調轉C大調,分為引子「竹林簫聲」、慢板「孔雀婀姿」、小快板「情侶歡舞」、快板「潑水盛會」四段。


1972年,在中央民族樂團工作的王慧中老師在楊大明老師「三十二簧加鍵方笙」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了一款笙,並在1974年由孫汝貴先生完成擴音管的設計和笙的製作,也就是今日臺灣國樂界最常見的三十六簧加鍵擴音方笙(現代笙)。

現代笙雖然音域較大、半音齊全、轉調方便,但發明後大陸國樂界普遍認為現代笙難以吹奏傳統和聲,專為現代笙寫的曲子多採用單音或西洋和聲,追求快速的單音雙吐。已故小提琴家錢兆熹老師所寫的現代笙獨奏曲《天山狂想曲》就是一個例子。王慧中老師擔心如此趨勢會讓笙淪為中國版的「mouth organ」(口風琴),故將傳統笙的呼舌、花舌等技巧和四、五、八度和聲融入樂曲;他也使用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手法,如以大二度交替顫音配合複調技巧,以變換的分解和弦為主旋律自我伴奏,讓《傣鄉風情》成為一首兼容並蓄的曲子。

不過,大陸笙專業委員會已故領導人、著名笙演奏家曹建國老師聽過這首曲子之後,對王慧中老師說了一句:「你這首曲子有點不像『鍵笙』了。」曹建國老師寫的現代笙獨奏曲《天山的節日》,確實鮮少使用傳統技巧。

引子「竹林簫聲」是自由板,運用技巧豐富。這裡的簫指的是葫蘆絲,在當地稱為葫蘆簫,故以此名之。慢板「孔雀婀姿」是富具音樂性的一個樂段,為G調五聲音階宮調式,當初學習這首曲子時,施老師不斷強調「要有孔雀的律動!」搞得當時一度想把動物園的孔雀抓來養在教室,好好看它怎麼「律動」。小快板「情侶歡舞」前半段是傳統和聲旋律,後半段轉入C大調後開始以分解和弦自我伴奏。快板「潑水盛會」。



參考文獻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